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州骄傲》之“品味荆楚”:屈子悬日月 千古咏离骚

来源: 荆州电视台 2018-06-14

  荆州新闻网消息:收藏一座城市的荣耀,诉说荆州儿女的骄傲。欢迎收看《荆州骄傲》,这里是第十八季“品味荆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吟唱出千古名句。屈原这一生心系楚国,也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至死不渝。他独创“楚辞”体诗歌形式,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从一位贵族少年到政治家、从政治家到文学家、从文学家到诗性哲人,屈原的人生遭遇与楚国的历史兴衰紧密交织。今天的节目,就一起探寻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心灵旅程。

  每年端午佳节前后,粽香浓、雄黄烈,荆州古城外的护城河,龙舟竞渡,百舸争流,楚国故地的子民,以中国古老的民俗活动,为英灵驱鱼虾,为诗人壮雄魂。而在中国传统节日里,只有端午节与纪念一个人有关,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历朝历代都不乏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为什么只有屈原,让一个民族以一个节日的名义,为他举行盛大的祭奠?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以爱国主义、求索精神为特质的屈原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塑造了民族共同的心灵认同。

  公元前278年,秦军铁蹄直逼都城,曾经雄视天下的楚国,面临着崩溃的边缘。在大楚江山塌陷的前夕,一位绝望的楚国贵族,在泪罗江抱石自沉,生命之火就此熄灭,他就是屈原。千百年来,人们不是一次发问,屈原为什么投江。他用生命捍卫的究竟是什么?

  两千多年来,屈原一直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这个在中国几乎无人不晓的人物,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形象。唐代传奇小说家沈亚之的《屈原外传》记载:“屈原瘦细美,长九尺,美髯。”在历朝历代,多数文人心目中的屈原正是这样一位形容憔悴、行吟泽畔的老者。

  三峡地区的秭归,东抵荆汉,西接巴蜀,雄奇而瑰丽,清秀而神秘。这里有一个叫“乐平里”的著名村庄,历史上多数学者认为,这里就是屈原的故乡。

  《史记》记载,楚国先祖始于熊姓。春秋初年,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瑕因功被封于屈,瑕的后代以封地屈为氏。屈原就是屈瑕的后裔。三百多年来,屈家一直是楚国最古老、最显赫的王室宗族,世代担任楚国“莫敖”,总揽军政、外交、教育大权。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是后世研究屈原的唯一史料,寥寥一千八百字,对屈原的少年时代未置一词。而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首咏物四言诗,成为解开屈原少年心绪的唯一钥匙。

  这首被认为是屈原少年时代的诗歌,开篇就写道: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由于橘树只能在楚地生长,一旦离开南方,就难以成活。因此,少年屈原以“受命不迁,深固难徙”的特征,来表达自己对楚国王室的忠诚和对自己身世的荣誉感。作为楚国的名门贵族,他的命运自诞生起已经注定,他要承担起振兴家族、让楚国强大的使命。

  少年屈原无疑接受了系统的贵族教育,被修身齐家治国的儒家思想所影响。他是最早歌颂柑橘的诗人,橘树是楚国本土最常见的一种果树,也是对屈原自己身世的写照。如果不出意外,屈原将在自己的故乡成长为一个恪守礼法、志向高洁的谦谦君子。不过,历史的魅力在于,命运让屈原选择了另一条惊涛骇浪的人生之旅。

  几乎在屈原出生的同时,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在秦国的新都咸阳城里,卫国贵族公孙鞅被任命为大良造,总揽秦国军政大权。这位被称为“商鞅”的杰出改革家,强力推进决定秦国命运的变法,奠定了大秦帝国的政治和军事基础,揭开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专制的序幕。

  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中,悬梁锥股的传奇、楚才晋用的佳话,在天下广为流传,壮志凌云的屈原,当然也无法平静。先秦时代礼法规定,男二十束发戴冠。从这一天起,他已经成人,可以离开家乡奔赴楚国都城,开始意气风发的少年壮游。不过,此时的屈原,对他未来的命运还一无所知。和平民百姓的子女相比,楚国王室贵族的高贵血缘,让他直接拥有郢都王宫的通行证。和那些纨绔公子相比,严格的传统贵族教育,也有可能让他迅速出人头地。前程似锦的花样年华,是少年屈原的真实写照。

  公元前329年,楚威王去世。太子熊槐登上楚王的宝座,史称楚怀王。从此,这个楚国历史上最富悲剧色彩的帝王,开始了自己长达30年的统治。此时的屈原虽然年仅24岁,但因出众的才华获得了楚怀王的青睐。屈原获得的第一个职位,是管理楚王族宗族事务、子女教育的三闾大夫。他用美好的儒家思想教育宗族子弟,他用动听的楚国音乐熏陶青年的情操,他用严格的礼仪训练青年的风姿,希望这些宗族子弟能和他一样,成为楚国的栋梁之才。

  大约在楚怀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前,作为主张合纵抗秦的代表人物,屈原被任命为左徒,由此登上了权力的巅峰。他要做的事:改革楚国的贵族特权政治制度。当时的楚国,各级官僚由世袭贵族轮流担任,仅仅凭借出生和血缘的关系就能身居高位,而大批有才能的贤能之士,却报国无门。

  然而,屈原的改革得罪了传统贵族,让楚怀王变得更加猜忌。更为致命的是,他主张的联齐战略,很可能被多数人误解。不知不觉中,屈原在楚国宫廷里空前孤立,被流放的命运不可避免。

  上官大夫的中伤,成为压垮屈原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元前311年,楚怀王18年,清晨的郢都北门又一次送别屈原的车队。此时,屈原42岁,也许他的两鬓已有丝丝白发,不再是那个四月天的橘树一样意气风发的少年。被怀王疏远的屈原四方游历,在一望无际铺满香草的原野上徘徊。生长着数不清的香草的地方,就是那传说中的云梦泽。游走在江边和湖畔的屈原,他采摘江离和香芷,披在自己的身上。他将秋兰编成绳索,作为自己佩戴的香囊。这一系列高洁美丽的植物,不仅安慰了孤独忧愤的屈原,更激发了他的文学灵感。屈原,找到了中国文人士大夫被权力边缘化之后,最有力量的精神道路:写作。

  《离骚》全诗2400余字,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涵盖历史、地理、神话方方面面。如果用竹简书写,《离骚》需要大约二百片竹简才能书写完毕。几千年来,这个纪录再也没有人能超越过。历史和屈原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离骚》的问世,没有挽救回楚王的信任,却将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屈原推向彻底边缘化的命运。在政治理想黯淡的那一刻,一个伟大的诗人却诞生了。

  屈原的时代,中国文学正处于一个急需突破的年代。之前的《诗经》四言体,已经显得古板而不合时宜。南方荆楚激情奔放的气质,率性浪漫的生活,崇神敬巫的民风,自然地融入了屈原的辞章。从拘谨质朴的《橘颂》,到典雅华丽的《九歌》,再到汪洋恣肆的《离骚》,一种长短铿锵、文采飞扬的南方新体诗——“楚辞”完全形成了。屈原打开了一个香草美人、神仙奇兽的魔幻世界,把他的抱负、遭遇,全部的喜怒哀乐,化作了《离骚》悲歌。

  荆州往北5公里,有一座芳草萋萋的古城遗址。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纪南故城,也就是曾经的郢都。据《史记•楚世家》记载,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到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除楚昭王一度迁都外,楚国在郢建都达四百年之久。作为楚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当时南方的第一大都会。在城内东南部,有一排建筑,墙基长60米,宽14米,这种规模应该是当时楚王宫殿的组成部分。我们不难想象,这些低矮的断壁残垣,曾经是无数人梦想的权力舞台。屈原在这里自20岁进郢都开始,已经在这里停留了二十余年。我们不妨推想,在这些断壁残垣中依然顽强生长的楸树,见证了屈原的二十年从政生涯。当屈原在流放的异乡,突然看见熟悉的橘树,对郢都的思念如泉涌出,屈原写下了感人至深的诗篇《哀郢》。

  50岁的屈原,开始感到生命秋天的丝丝凉意,他日夜思念郢都,这座盛放着他青春和理想的都市。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游走,在清醒和梦幻中徘徊,一系列如此华彩绚丽、大气磅礴的文章,都在他生命的暮年中,在他无尽的痛苦中汩汩流出。流放后的脆弱和孤独,促成了《天问》这一千古奇诗的诞生。

  《天问》373句,共1560字。全诗起伏跌宕,错落有致,完全以四字问句构成。屈原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以至于天体结构提出了173个问题,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天问》的每一个故事,都像在空空荡荡的时空里开出的韵律之花。

  屈原走了,他是一个殉道者,像一个春天的童话,以最纯洁的心灵凝聚了一个民族。万里江河,是诗的江。奔腾不息的江水,在不同的朝代里以相同的方式吟唱。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2009年,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在政治上失意的屈原,却最终征服了中国和世界。

  作为一个肩负家国使命和家族荣耀的贵族,他依然在期盼楚王的回心转意,再度改变楚国江河日下的命运。屈原之死,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沉重的事件。两千多年来,他始终站在人格的制高点上,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迷惘时心灵的方向。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