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污水塘上建起湿地公园 松滋是怎么做到的?

来源: 荆州日报 2018-09-03

  清风徐来,花影浮动。水面泛起丝丝涟漪,野鸭在水里嬉戏……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上千松滋市民驱车来到这里,在公园里散步游玩……

  虽未正式开园,但这样的场景却是近日松滋市稻谷溪湿地公园最真实的写照。

  两年前,这里曾是城市污水、投肥养殖、农业面源污染汇聚而成的“化粪池”。而如今,以稻谷溪湖为中心建起的湿地公园一片生机盎然。

  污水四溢,湖区居民“又爱又恨”

  稻谷溪湖位于松滋城区以南,是松滋有名的湖泊,通过幸福渠、红旗渠等水渠与松滋其他水系相连。

  提到以前的稻谷溪湖,居住在附近的剑峰村和水稻原种场村民是“又爱又恨”。

  低洼的地势让稻谷溪湖成了松滋城区的蓄水池,这一带区域极易发生内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养鱼”成了这里村民的不二选择。于是,人们在湖中筑堤围坝,稻谷溪湖的部分水域变成了鱼塘。

  截至2016年1月,稻谷溪湖周边分布着约700亩精养鱼池。稻谷溪湖水成了这700亩精养鱼池以及周边近千亩农田唯一的灌溉水源。

  可是,这唯一的灌溉水源却遭遇着严重的污染:由于早期雨污分流不彻底,松滋城区的污水都顺着地势由幸福渠流入了稻谷溪湖。

  “用湖水灌溉种出的农作物没人要,听说是稻谷溪周边喂养的鱼,大家根本不买。”58岁的黄代华是南海镇剑峰村人,在稻谷溪湖旁养鱼25年,提及往事他连连摇头。

  村民所反映的只是事实的一个方面。

  其实,在稻谷溪区域,城区污水、渔业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已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稻谷溪湖湖水水质下降为“劣五类水体”,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蚊蝇肆虐,人们称其为“城区化粪池”。

  为落实“共抓长江大保护”重要指示,积极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建设山水绿城,结合水污染生态治理,2016年初,松滋市启动小南海生态涵养区项目建设,让松滋一河清水送入洞庭汇入长江。

  改变稻谷溪湖的现状,是百姓的呼声,是治水治污的需要,更是长江大保护的应有之意。

  作为小南海生态涵养区首批启动建设项目之一,一个以保护涵养、生态恢复为基础的稻谷溪湿地公园呼之欲出。

  “换水”手术,稻谷溪湖蝶变成湿地公园

  稻谷溪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3147亩,其中核心区1980亩。这是松滋面积最大,也是首个以湖泊水体为资源载体的城市公园。

  通过实行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的方式,松滋在稻谷溪湖区域强力推进退渔还湖,将稻谷溪湖及周边精养鱼池共1980亩土地纳入征收范围,120户居民搬迁离开。

  2017年2月底,总投资约2.82亿元的稻谷溪湿地公园正式开工建设。

  曾经鱼池密布、污水四溢的稻谷溪湖,要想蝶变为一座满目风景的城市湿地公园,其建设难度可想而知。

  公园的建设者们通过清淤、截污、堆岛、换水、栽植水生植物等工程措施,为稻谷溪湖进行了一场“大换水”手术。

  “最难的工作就是清淤。由于长时间养鱼导致水底淤泥越积越厚,最深处达5米。”松滋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孙俊卿说,工程建设者们花了2个月抽干被污染的湖水,10个月里清理了55万方淤泥。

  曾经的鱼塘被破除堤坝恢复成自然形态的湿地,清理出来的淤泥经过翻晒消毒处理,并得到了再次利用--成为公园160个人造岛屿的主要泥土来源。

  蓝天白云、鱼翔浅底、白鹭翩跹……昔日的“城区化粪池”已然变成了一个天蓝水净、休闲游憩的湿地公园。

  目前稻谷溪湿地公园建设已完成90%的工程量,预计今年10月,该工程将竣工。2019年元旦将正式开园。

  湿地净化,一河清水送洞庭

  如何让稻谷溪湿地公园的美景不至于昙花一现?换水后的稻谷湖水质怎么保持稳定?公园的建设者们采用了“湿地净化”的方式,将湿地水系与湖水连通。

  稻谷溪湿地公园里,以湖面为中心周边分布着350亩大大小小的浅滩湿地,它们如同镶嵌在稻谷溪湖上的一串珍珠。湿地里面种植着芦苇、荷花、睡莲等25种水生植物。

  原来幸福渠的污水入口被截断,刘家河成为稻谷溪湖新的补水水源。来自刘家河的一渠活水源源不断奔向稻谷溪湿地公园,它们首先进入稻谷溪湖的浅滩湿地进行循环净化,再汇入稻谷溪湖,而后经过红旗渠流入松西河,最后经由洞庭湖汇入长江。

  “引来的刘家河水通过湿地里水生植物净化,不仅改善了稻谷溪湖水水质,更确保了一河清水送洞庭。”松滋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孙俊卿说,目前稻谷溪湖已由420亩扩大到750亩,水质由劣五类转变为三类,区域自然生态逐渐恢复。

  据了解,小南海生态涵养区范围内共有三个湖泊:稻谷溪湖、小南海湖和庆寿寺湖。取缔养殖污染、截断污染源、湖面扩大、湖水变清、生物多样性恢复,稻谷溪湖蝶变的经验为涵养区其他两个湖泊治理提供了一个样本依据。

  孙俊卿说,涵养区投资2.5个亿的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处理(一级湿地)和小南海河湖连通工程(二级湿地)工程即将开工建设,稻谷溪湿地公园在治水治污上的探索以及水体生态净化的尝试,也为一二级湿地建设提供了借鉴经验。

  村民谈变化

  美丽乡村蓝图徐徐展开

  剑峰村党支部书记刘启元:随着稻谷溪公园的建设,剑峰村的村容村貌变了样。目前,该村三个片区的26户养鱼承包户已全部迁出,迁出水面近700亩。政府统一规划了“一步上楼”花园小区和“一户一基”的自建房,将原先分散、杂乱的居住环境进行了合理优化。大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该村公共设施建设提标提速,道路硬化亮化、环境绿化、沟渠排放、垃圾处理等建设都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将来依托湿地公园,还可以发展乡村旅游,进而为老百姓增加收入。

  曾经污水塘养鱼,现在公园边生活

  村民黄代华:90年代,塘里养出来的鱼有一股难闻的味道,种出的莲藕出现很多黑斑,只能低价出售。一年下来,年收入只有3万元左右。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建设启动后,我的生活不再像以前一样“看天吃饭”。现在,在做污水管网建设工作,还分到了还迁小区松江花园里两套商品房。

  路通了,生意越来越红火

  村民刘子豪:自从湿地公园建设好了以后,以前的房屋临着两条污水沟渠,每到夏季,臭味弥漫、蚊虫扎推。公园开建后,所有的污水沟都进行了加盖处理,逐步实行雨污分流。我和家人每天都会到公园散步。(记者潇潇张学军艾春莉程鹏刘姿杉张泽涛通讯员杨松刚)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