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举报入口荆州社区(原无线荆州)下载地址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 学校责无旁贷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4-04-29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李昌林)日前,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印发通知,具体部署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

  《通知》明确了专项整治的主要任务:系统摸排近年来社会事务进校园情况,制定准入标准,加强问题整改;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报备制度,严控省、市、县三级社会事务进校园总量,建立白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对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具体方案进行审核,可根据工作实际进行整合,严控活动范围和时长,提升进校园活动质量;通过监测、核查、通报等方式,常态化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

  如此详实地开展非教学事务“进校园”专项整治,此前还没有先例。这是具体落实今年3月12日政府工作报告中“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工作任务的举措,是回应全国民众的关切,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中小学教师的深切关爱。

  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过重,有来自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集中整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随意进入校园以及进校园过程中重留痕轻实效的形式主义的问题,这很有必要。但仅仅依靠上级和外界整治是不够的。“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小学校自身也要扎扎实实治校,兢兢业业治教,摒弃功利之心和盲目之意,自强不息,自身有所作为。

  教育就是教育,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和秩序。治校必须遵守教育规律、严守教育秩序。不能“身在此山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能将治校混同于管理企业、社会团体或者机关单位。学校需要书声琅琅、歌声嘹亮,但相对而言,治校宜静不宜动,学校更需要安静治教的环境和潜心治学的氛围。学校规章制度的构建应该围绕创设这种环境,学校内部管理也应该围绕造就这种氛围。治校者必须从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出发安排教师工作,从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角度组织学生活动。虽说外来的“进校园”五花八门,但具体落实还得依赖学校。有些非官方的“进校园”也能在校园畅行无阻,与学校无意阻止或热衷参与不无关系。因而,学校安排工作不能只顾表面好看,组织活动不能只图上级领导喜欢,应少些花里胡哨或轰轰烈烈,避免教师在“无用功”中劳碌、学生在“无效应”中奔命。

  教学就是教书育人,国家课程的教学需要理直气壮。事实上,总有些人误以为,教学只是单纯的业务工作,甚至抓教学就是“只专不红”的表现。以致于时常悖离国家课程的范畴和国家课程的落实,另起炉灶,特意搞些“进校园”活动,并视为“德育”。素不知,德育渗透于课程之中,课程是育人的主要载体,课堂是育人的主要阵地,教书与育人密不可分,育人在教书过程中潜移默化。而国家课程就是最好的育人课程,一丝不苟地落实国家课程的学习任务就是不折不扣地践行教书育人的目标。如果盲目地将“教书”与“育人”割裂为两类职责或两项工作,对国家课程的“育人”功能熟视无睹,对落实国家课程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课堂时间视而不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另外编撰所谓的育人课程,还美其名曰“校本课程”,并为之增设课程课时,那必然会让各类“进校园”屡禁不止。虽说“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适当的校本课程是必要的,但绝对不能以为落实校本课程才是育人。如此本末倒置,必然加重教师的非教学负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应该消除对“教书育人”的误解,将“育人”贯穿于“教书”全过程,在课堂上圆满落实国家课程的学习任务,自觉减少对“进校园”的依赖。

  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是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是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必要行动,也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应有之义。但教师减负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党和国家更高、更广、更深层面的谋划决策和各地党委和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教师减负长效机制,筑起挡住社会事务进校园“防火墙”之外,中小学校也责无旁贷。凝聚管理者的共识,正确认识教师在国家人才培养战略中的特殊角色定位,尊重理解教师工作,关心教师发展,主动作为,才能真正为教师减负,创造安心从教的校园环境。

编辑: 刘荣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