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让教师上“黑榜”究竟“黑”了谁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2-03-21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山栀子)近日,一块“黑榜”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寿山镇人民政府对在2021年秋季学期全县期末统测中,任教学科排名倒数三名的8名教师(初中3名,小学5名)给予“黑榜”警告。

  公布“红黑榜”虽习以为常,但经国家法律法规许可,公开发布的“红黑榜”缘于社会信用管理。对诚信者给予“红榜”联合激励,对失信者给予“黑榜”联合惩戒。这一举措也逐渐被借鉴和沿用至旅游、招商、市场监管等行业和领域。其中,“黑榜”的警示意义也得到了较好的彰显。“红黑榜”对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加强社会监督等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将“黑榜”机制引进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公开让考核滞后的教师上“黑榜”,实在不妥。如果真要给某类教师发“黑榜”,那也只能是极少数师德败坏的人。

  从评价的角度看,教育评价有别于其它任何一个系统,这缘于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具有不同个性不同基础不同态度的学生。而影响考试分数和名次的因素又很多,对于教师而言,既决定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态度,又决定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态度和班级的学习氛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机遇性。简单地用数字量化排名去考核教师的工作,是不科学、不严肃,也是不应该的。即使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质量再高,每次考核过后,也总有教师的排名相对靠后。因此,“重奖轻罚”一向是教育质量的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堂而皇之地以考试排名发放“红黑榜”,与国家教育政策背道而驰。在国家教育改革破除“唯分数”“唯名次”走深走实的背景下,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红黑榜”政策的错误显而易见。在当下“双减”新政的背景下,更是违背党的教育方针、背离素质教育的导向。

  一块小“黑榜”,“寒”了大多教师的心。为何一块“黑榜”会招致广大教师的声讨?就是因为其涉“黑”面不大,但污辱性极强。教师这个群体,有人在为一颗“初心”而坚守,也有人在为一份“责任”而奉献,也有人在为一种“情怀”而付出。教师不单是人们心目中崇高的职业,也有不为人知的超越他人的细腻,更有三尺讲台后默默无闻的奉献。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多给一些情感的呵护和关怀,让教师暖心,即是最好的尊重和激励。

  镇政府让教师上“黑榜”,其实“黑”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对于党委政府而言,“尊师重教”不是一句挂在嘴角的口号,也不只是对少数优秀教师的表彰和奖励。教师在意的,是一名园丁形象的“体面”和教育职业的“尊重”。因为,除了一些极少数缺乏爱和责任的教师外,绝大多数教师,即使一次或几次的考核排名倒数,背后的付出也不见得比优秀教师少,兴许还会更多、更难。让教师上“黑榜”的机制,折射的是一个地方党委政府短视和功利的“政绩观”。

  镇政府“教师红黑榜”的官宣虽然删除了,发给教师的“黑牌”或已收回,然而,教师心头的伤痛何时能痊愈,地方政府尊师重教的形象又何时能重塑呢?

编辑: 柯亚琴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