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举报入口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高校对外开放,尚需审慎为之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3-12-05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黄明星)近期,郑州大学取消公众入校限制,社会公众可通过线上预约进校参观游玩,事件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说,大学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资源,本该对公众开放,这才是大学之大。也有人指出,开放校门会招来太多闲杂人等,不利于管理,影响师生工作和学习且有安全隐患。站在学校的角度,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能保证其他人能够正常进入,并实现正常交流,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校园学术氛围不受影响,这才是学校需要思考的地方。

  高校对外开放符合社会公众期待。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大学精神里本身就有开放的基因,有关部门也在有序引导大学依托优势资源条件,充分发挥社会公共服务智能。比如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法就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实际上,高校对外开放并非“新鲜事”。在疫情之前,国内多数大学,都是秉持一种包容、开放的精神,允许非本校师生、教职工的市民游客自由进出学校的。但是伴随着疫情防控的收紧,多数大学都加强了进出校园的“校门管理”,校外人员非必要无法进入学校大门。伴随着疫情“解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陆续恢复校友免预约出入校本部的权限,并逐步开始对社会公众开放,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肯定与认可。因为大学有可观之处,人文气息、精神熏陶、自然风景,这些是其不可取代的社会功能。大学开放是大势所趋,既符合社会的需求,也符合大学的定位。

  高校对外开放须加强管理和正面引导。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于亲民,在于至善。换句话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光明的品德;在于反省提高自己的道德并推己及人,在于促使社会达到完美的道德之境并长久保持下去。近年来,伴随着各大高校逐步有序地开始对校友及社会公众开放,在赢得社会大众广泛赞誉的同时,也不乏一些负面乱象,为给校园形象和师生生活带来诸多困扰。在北大旁听、武大赏樱、厦大观海……逐渐成为“别人家的学校”代名词时,“武大赏樱,是‘樱花节’还是‘樱花劫’”“北大校园黄牛乱象频现,有的收费800元”“厦门大学高校游览乱象”等一系列反面案例的不时出现,也在逐步将校园师生推向校园开放的对立面。光是想象一下上课被围观、吃饭要排长队、图书馆里喧哗嘈杂,就很难让学生心安理得接受。目前已经对社会公众开放的高校,许多都需要通过预约系统登记后方可入校,而在预约系统背后,可以针对人数、时段、区域等方面做出合理控制,兼顾了各方需求,同时也为开放尺度和校园管理给予了更多缓冲空间。我们也期待着高校和相关管理部门能逐渐摸索出一套合理、有序、高效的校园开放管理手段。

  高校对外开放尚需审慎适度为之。众所周知,现代大学本质上应该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其基本职能是以知识传承创新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于大学而言,在兼顾公共服务功能之外,其学术和教化功能始终是大学之所以谓之大学的核心要义。但确保有序的校园环境,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安排也是十分必要的。出于学生安全、教学秩序、校园环境卫生、科研资源运行等综合考虑,大学需要而且应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换言之,大学开放不能一开了之、一放任之,适当限制、有序开放是当下兼具可操作性、有收效性的策略。一方面,高校管理属于高校自主办学权的范围,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校园管理规范,决定是否对社会开放、如何开放;另一方面,校园周边环境和访客整体素质是否真正达到了高校开放的客观现实条件,也是值得各地区高校自行思考和把握的。总体而言,高校开放与否,不妨放下争执,审慎适度为之,在各方的互动共创,以及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加持下,共同寻找学校、大学生与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编辑: 苏园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