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特约记者行:沙市名小吃勾起浓浓的乡愁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1-04-09

  

  荆州新闻网(特约记者星航)沙市的一天是从吃一碗热腾腾的早堂面开始的。城市还在睡梦中,大街小巷就升起袅袅炊烟,人们纷纷赶到喜爱的面馆,吃上一碗香喷喷的早堂面。

  

  一碗面吃舒服了,一天都舒服。

  

  沙市人喜欢在外面过早,无论是在大赛巷、黄家塘、红星路、梅台巷,还是在园林东路、老八栋、解放路,到处是排队过早的人,并不是懒,不愿在家做,而是离不开那朝思暮想的早堂面,离不开那一起吃、一起香、一起回味、一起流连忘返的场景,也离不开酸辣米粉,还有葱油饼、油香、圆豆泡糯米、豆腐圆子的美味。这沙市的名小吃,总是勾起人们浓浓的乡愁,留下永久的美好记忆。

  

  沙市早堂面历史久远,多少年来,面的根本和实质基本没变,大骨头、猪肉和鸡熬的浓汤,加鳝鱼骨头、肉片、鸡丝做码子,一碗具有江汉平原特色的早堂面就成了。沙市的面馆其实都不大,几张简陋的桌,几个矮小的凳,墙壁上基本没粉刷,许多面馆的窗户,冬天还飘进雪花,老板用油布遮挡着。

  

  始终保持着简朴、随意,不用吆喝,只要用心、诚意,不怕食客不来。那是保持着城市的一份记忆,保留着普通市民的追求。无论多大官员,无论身价多少,走进了面馆,都是食客,都一样端着碗吃面。没有前呼后拥,不需客套推让,忘记了世态炎凉,忘记了忧愁烦恼,只记住一件事,吃饱,吃好。

  

  从沙市走出的名人、学生,移民外地的沙市人,回到故乡后,第一桩事便是去吃早堂面。排队等候也是一种乐趣,望着里面热气腾腾的锅灶和各式各样的码子,端着早堂面从身边经过时的那种清香味儿,再悠然坐下来吃面。那个享受真是永远忘不了。

  

  许多年前,人们经常在解放路吃豆腐圆子。小小的门面,用米做成的圆子,白净净的,放到开水里一煮,再加上紫菜、虾米、麻油、萝卜丁、豌豆酱等配料,用小碗,用小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不太辣,再加点尖椒,直吃得满头冒汗,连说“痛快,痛快”。

  

  吃的是一种回味,一缕恋旧之情。这些年来,便河与中山路交界处曾经开过一家汇集东西南北特色的早餐馆,时间不长便销声敛迹了。航空路齐乐城斜对面有过一家武汉三镇面馆,不久也关了门,经营管理方面是一个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本地人吃过新鲜后,还是继续去吃那永远放不下、永难割舍的早堂面。只有这里的水、这里的空气、这里承载的人文底蕴,才能蕴育出那魂牵梦绕、清香芬芳的沙市早堂面。

  

  不由得想起了沙市的一首民谣:点子点波咯,羊子下海咯,千长百货十二个,就要咧一个。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网络电视

  • 特约记者行:这些老旧生活小区重新焕发青春 11-03

  • 特约记者行: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张金春 11-01

  • 特约记者行:升级版楚王车马阵气势恢宏 10-29

  • 特约记者行:同心园,在这里读懂统战情怀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