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岂容网络“顶流”成为文化逆流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1-08-06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张仲旺)近期,“吴某凡事件”刷爆网络,其暴露出的“饭圈”乱象,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部分粉丝的言行惊人、资本热钱的颠倒是非、病态文化的肆意横行,无不令社会大众瞠目结舌、痛心疾首。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进入新时代,我国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文化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作为文艺创作的新兴载体,网络文化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网络文艺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效的传播渠道和多元的表达样态,不断与音乐、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行业形成多维联动。其借助融合诗词、曲艺、民乐、非遗、地域、风俗等文化元素,在历史与当代之间、技艺与技术之间、民族与世界之间,成功实现了“破圈”发展,并在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中掀起了“新文创”的时尚热潮。数字化平台全面助力中华文化的赓续与创新,持续推动中华文化与网络载体的融合共生。优质的数字内容与文化产品依托互联网的传播渠道,逐步深入至“网生代”的年轻人圈层。全新的传播手段与传播理念,既让中华文化拥有了丰富多元的呈现方式,也让传统经典拥有了历久弥新的发展动能。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网络时代,当人人都拥有了自由发言的“麦克风”,网络生态的演进也日渐陷入了自我囚禁、踟蹰不前的发展困局。资本热钱操纵之下的偶像塑造、顶流霸榜、爱豆应援,极大地破坏了网络生态环境。以狂热替代理性、以奢靡替代俭朴、以轻浮替代真诚、以低俗替代高雅的病态追星模式,大行其道。诸多青少年也被不自觉地裹挟其中、深受毒害。饱受“饭圈”文化歪风邪气浸染的一众粉丝,缺乏是非观念、突破道德底线、逾越法律红线,公然为其“顶流爱豆”的种种丑行炒作。将体系化、团队化甚至职业化的“饭圈”,比作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的资本怪圈,可谓是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糟糕混乱的网络文化生态,给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带来的深层危害,亟待大力根治。很多情况之下,网络平台的讨论过于激烈、极端、盲目、无序。价值对话、理性交流、文明互动,被互撕谩骂、拉踩引战、刷量控评所替代侵蚀,人肉搜索、人身攻击、恶意举报等网络欺凌和暴力行为更是屡见不鲜,突破底线。在情绪性、煽动性、攻击性的网络舆论环境之下,事实真相的稀缺、理性思考的匮乏、虚假信息的泛滥、舆情言论的翻转、负面情绪的集聚和各类群体的互撕对立,也就愈演愈烈、混乱不堪。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力量。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革新,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精神文化的系统性跃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和基础设施的完备,网络空间已然全方位融入至物质世界的方方面面,现实与虚拟、主观与客观在公共平台的广阔场域之中,互相交错、互相影响。打造积极、健康、清朗、向上的网络文化生态,既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又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所系,更是荡涤网络污渍的当务之急。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虚拟世界亦应约束监督,顶流偶像、艺人明星、饭圈爱豆又岂能成为扰乱公共秩序、破坏公序良俗的社会逆流?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人民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文艺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一定要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地拒绝资本热钱的侵蚀、不良风气的干扰和流量至上的污染。把健康文化还给人民大众,用先进文化挺立民族精神。文艺工作者要更加自觉地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孵化出一系列扎根人民、口碑载道的精品力作,主动成为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和神韵的先行者和捍卫者。要在精准把握时代脉搏、紧跟先进潮流、聆听人民呼声的前提之下,迸发出包含网络文化在内的持久创造力,孕育出丰富多样、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文化精品。要善于作为、勇于担当、解放思想、守正出新,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大众。以文化人、培根铸魂,让中国故事更加精彩、让中国声音更加洪亮、让中国形象更加伟岸,以昂扬的文化自信投身伟大的新长征,奋力开创世界文化强国的壮丽风景。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