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举报入口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松滋王家桥:全过程民主共谋“当家塘”

来源: 湖北日报 2022-11-09

  11月8日傍晚,松滋市王家桥镇民主村村民张宏洋吃完晚饭,围着家门口的拦冲堰散步。“这口堰塘前几天刚扩挖完,能灌溉周边150亩水田,明年附近20家农户种稻都能受益。”张宏洋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今冬明春,全镇将挖120口堰塘。”王家桥镇党委书记易金红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挖塘中,为什么挖、挖哪里、怎么挖、怎么管,村民提建议,镇里定方案。”

  村民提建议 票决定方案

  今年大旱,全省水稻生产受影响,松滋王家桥却是个例外。大旱之年,王家桥为啥却不旱了?这要从5年前说起。

  王家桥5万亩水稻,有2万亩是尾水田、高坂田,灌溉水流不来、浇不上,需要多次抽水灌溉。

  2017年大旱,王家桥两万亩稻田近乎绝收。村民纷纷呼吁重修“当家塘”。村民杨先法回忆,那一年冬天有一个多月时间,村组干部群众都在讨论这个事。

  年底镇里开会,村民代表把村民意见带到会上。“群众有呼声,我们必须响应。”易金红要求镇政府制订“挖塘”计划,将其纳入镇人大票决民生实事项目第一项,次年开春就启动。

  屋主会、湾子会、党员代表会一场接一场,镇包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一边收集民意,一边带着技术人员实地勘测,统计、绘制全镇堰塘地图,将辐射农户多、灌溉面积大的堰塘标记出来。

  到底先挖哪些塘?镇里没急着下结论,先征求群众意见。

  “挖塘计划实施5年,与民共谋就开展了5年。5年来,我们形成了一套有效机制。”易金红说,从村组湾子会到镇人大票决制,有效将村民意见形成全镇共识,整体推进。

  今年开春,从湾子会到人大会,镇里增加100口塘的计划。“农民有经验,建议很合理,预见性强,对生产很有帮助。”易金红说,正是镇村共谋,才有效应对今年抗旱。

  事先协商 破解资金窘境

  挖一口塘,设计开挖深度不能低于两米,经测算,疏挖成本平均在1万元以上。谁出钱?

  群众评议、人大代表投票表决,最终形成“三个三分之一”:即镇财政以奖代补三分之一,村级自筹三分之一、群众出资三分之一。

  关洲村新堰占地8亩,惠及潘家洲湾20户91位村民。村民议定,人均50元,集中由挖塘牵头人支配,由他负责请挖机。店子岭村按照最大受益原则,谁受益大谁出钱。邓家楼子塘受益最大的是种田大户杨松林,他主动认领“三分之一”。

  冬春挖塘,油菜已栽。挖机进田压坏油菜,村民意见大。“第一年没经验,硬着头皮说好话,或者出钱借道。”杨松林说,后来村里有事先协商,请堰塘附近村民留出机耕道。

  挖塘淤泥多,要运出去,成本上万元,只能暂时堆放在附近农田。堆在谁的田里?耽误一季生产,损失怎么办?各村各显神通:有的换田,收益最大农户与堆放淤泥的农户交换农田耕种;有的流转土地,请村合作社流转被占农田。

  “5年来,我们不断摸索,解决挖塘产生的系列问题,形成共建机制。”易金红说,5年全镇挖塘500口,每口平均灌溉20亩,等于新增1万多亩灌溉面积。

  700多位“塘主”齐心管护

  “以前我们挖了很多塘,疏于管理,没有发挥作用。”易金红说,现在王家桥每口堰塘都实行塘主负责制。

  店子岭村5组的皮家堰,曾经漏水严重。76岁的谈大银当“塘主”,定期除草清障,察看漏洞。“30亩田就靠这口塘,责任大!”谈大银说,塘里有水,今冬翻耕油菜就不怕了。

  在王家桥,像谈大银这样的“塘主”有700多人,包括种田大户、党员干部等。

  今年抗旱,关洲村张永华、万传新和杨智英三位“塘主”,义务管水七天七夜,没开口要一分钱;店子岭村杨松林、刘宏武、杨先法,守着邓家楼子堰塘灌水三天三夜没停歇。

  “塘主”负责,村民共管,塘水量充足,生态改善,靠近村落的水塘,有的还被改造成“口袋公园”。

  关洲村4组李志兵的小洋楼背靠新堰,看着塘水变清,围堤干净清爽,他就在屋后靠近塘边修建小院:“水清草绿,喝喝茶,晒晒太阳,舒服!”(记者 孟静 通讯员 廖义华 肖永军)

编辑: 苏园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